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9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,在“長賜”號貨輪脫淺之后,蘇伊士運河有望在數小時內恢復通航。報道稱,來自名為Gulf Agency Company的蘇伊士運河運營公司消息人士表示,“長賜”號貨輪的上浮工作進展順利,運河通航有望在數小時之內恢復。
路透社在此前報道中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,“長賜”號已經擺正船身且回到了“正常航線”,目前已經啟動引擎等待檢查。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則表示,“長賜”號的船向已經恢復了80%,船尾脫離河岸已有100多米。
不過,荷蘭航運基礎設施公司Boskalis的CEO彼得·博多斯基表示,“長賜”號上浮是一個好消息,但是完成救援工作并不會是“小菜一碟”。
當地時間29日,海事服務供應商Inchcape在社交媒體上公布消息稱,此前擱淺在蘇伊士運河上的“長賜號”貨輪于當地時間上午4:30成功上浮脫淺。消息稱,救援隊已經成功解救了蘇伊士運河里的“長賜號”,但蘇伊士運河恢復通航時間仍然未知。
另跟蹤船舶動態、貨物跟蹤的船訊網地圖顯示,塞蘇伊士運河的貨輪“長賜號”位置有所擺正,此前完全堵塞蘇伊士運河兩岸。 兩位海運消息人士稱,該貨輪已經恢復了“正常航線”,貨輪已經開始移動,逐漸離開運河的西岸。
物流運費恐持續暴漲由于蘇伊士運河的堵塞,承運人不得不停運。據此也導致了從亞洲至歐洲的集裝箱即期運價將再次飆升。有貨代稱,若援救工作持續時間較長,未來可能會影響到所有航段運價。
據了解,由于貨輪擱淺事件,從中國向歐洲運輸一個40英尺集裝箱的價格目前已經漲到了近8000美元(約合人民幣52328元),較一年前增加了近3倍。而海運物流的困境,勢必也會讓更多的賣家轉向空派,一旦供不應求,空派的價格也避免不了暴漲的命運。
蘇伊士運河位于歐、亞、非三洲交接地帶的要沖,連接紅海和地中海,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貿易路線之一,約有12%的全球貿易量經過此地,包括全球貿易中5%至10%的液化天然氣、原油和成品油等能源商品,其他還包括服裝、家具、汽車零部件等大宗消費品。勞氏船級社估算,運河西行方向的貿易額約為每天51億美元,東行方向則約為每天45億美元。
據了解,今年以來蘇伊士運河最高單日收入達到2220萬美元,這意味著蘇伊士運河關閉一天損失大概在2000萬美元左右,而加上其他船舶的滯期費、事故清理費,賠付可能是一個天文數字。